8月8日,有幸陪同陜西廣播電視臺《陜西新聞聯(lián)播》的兩名記者來到楊凌LNG項目采訪一線工人。起初在選擇采訪對象時,我曾考慮過巡線工人、管道焊接工人等一些更能體現(xiàn)高溫堅守主題的人物,但沒有選擇他們并不是說不重要,更不能說他們不夠辛苦,而是液化天然氣罐裝工“冰火兩重天”的工作環(huán)境會更有新聞點,更加吸引我。
中午11點半,室外的溫度已經(jīng)達到42度,在楊凌液化天然氣公司加注站里,我眼前看到的仍是工人們忙碌的場景,他叫楊靈靈,是罐裝班的班長,黝黑的皮膚,帶著一副被汗水印子布滿鏡片的大框眼睛,在陽光的照射下,五顏六色。聽說我們要來,他還特意把自己的工作服前一天晚上搓洗了好幾遍。楊班長告訴我,他們正在為液化天然氣槽車進行充裝,操作員們工作時必須身穿密不透風的防靜電工服和膠鞋,除了烈日的炙烤,他們在灌裝過程中還要時刻小心被低溫凍傷。當我問到低溫是多少度時,楊班長的嗓門抬高了好幾倍,“這可是零下162度,要特別注意安全,必須戴低溫手套,如果胳膊、手、身體有液體噴上的話立馬被灼傷,比火燒傷還嚴重,這就是冰火兩重天,害怕著呢”。聽到這,我下意識的也往后退了幾步。
采訪過程中,我了解到,通常加滿一輛運輸槽車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,操作期間為了保證安全,他們要持續(xù)對液化天然氣的壓力、溫度等進行實時監(jiān)控。高峰時期,他們一天至少要對80輛的液化天然氣運輸槽車進行充裝,一天下來,汗水不知道流了多少,衣服不知濕了干了多少次。“尤其是冬季,24小時不離人,車到人到,你都不知道啥叫冷”,楊靈靈回憶著和工友們一同奮戰(zhàn)的日子......
在今年年初的用氣高峰期間,我省長輸管網(wǎng)下游用氣需求約為19.87億方,上游氣源供給約為18.10億方,供氣缺口1.77億方;在此期間,楊凌LNG應急儲備調(diào)峰項目供給調(diào)峰氣量達2500萬方,最高調(diào)峰量每天可達到300萬方,發(fā)揮了儲備調(diào)峰的重要能源補給作用。眼下雖然是用氣的平穩(wěn)期,但作為能源補給站的“守護者”,正是有了一批像楊靈靈這樣的一線工人不畏嚴寒酷暑、堅守崗位、精細施工,才保證了全省天然氣用戶的安全用氣,讓我們?yōu)榇丝踢€正在堅守一線,默默奉獻的陜西燃氣人點贊。